業(yè)務咨詢
中國:
Email: marketing@medicilon.com.cn
業(yè)務咨詢專線:400-780-8018
(僅限服務咨詢,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)
川沙總部電話: +86 (21) 5859-1500
海外:
+1(781)535-1428(U.S.)
0044 7790 816 954 (Europe)
Email:marketing@medicilon.com
DMPK研究是藥物開發(fā)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在早期階段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更好的理解藥物在體內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謝和排泄過程,而且對于優(yōu)化藥物候選物、預測潛在的臨床問題以及制定有效的劑量策略都具有重要意義。通過早期識別和解決可能影響藥物療效和安全性的問題,提高藥物從IND到NDA階段的成功率。
美迪西云講堂邀請藥物代謝動力學部高級主任,藥代動力學/毒代動力學負責人蔣品博士針對和大家對于早期篩選DMPK與IND/NDA申報探討,精選了這幾個回答,一起看看吧!
1 早期篩選PK動物種屬如何來選擇?
蔣品博士:在藥物研發(fā)的不同階段,選擇合適的PK種屬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。在藥物篩選的早期階段,我們通常從hit到lead。在這一階段,我們可能會選擇成本效益較高的動物種屬,如小鼠或者大鼠。同時兼顧藥效模型使用種屬和品系和研究目的,一般大動物,如犬、豬和猴,通常在后期階段才會被考慮。
此外,種屬的選擇還應與藥效學研究相結合。有時,我們可能不會直接使用模型動物進行PK研究,但會選擇與模型動物具有相似特性的種屬和品系,以便更好地將正常動物的PK數(shù)據(jù)與PD結果相結合。
從IND申報的角度。這時候除了作用機制活性的考慮之外,還要注意代謝差異。考慮動物與人的肝細胞或者肝微粒的差異性,以及體內PK代謝產物的差異,選擇與人相近的種屬,根據(jù)指導選擇,小分子常規(guī)會選取一個嚙齒類和一個非嚙齒類動物來進行IND研究。
另外,制劑形式的變化也可能影響動物種屬的選擇,在IND階段,我們可能使用API的形式進行溶液或懸浮液的PK研究。但隨著臨床試驗的推進,制劑形式可能需要調整,如片劑或膠囊。這時,可能需要考慮不同種屬動物的胃腸道吸收特性,是否需要使用特定裝置來給藥或大動物種屬,同時兼顧科學性。
2 對于小核酸藥物大動物PK/PD開展,肝外PK開展如何?
蔣品博士:現(xiàn)在隨著遞送系統(tǒng)的演變,藥物的作用位點已經從肝臟擴展到全身多個器官和組織,包括肺部、肌肉和脂肪等。這種變化意味著我們的藥物研發(fā)策略需要適應更廣泛的生物分布和作用機制。
目前,我們團隊在肝臟藥物遞送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。無論是通過B超引導下的食蟹猴肝臟活體穿刺采集,開展肝臟PK或PK/PD研究,還是IND申報,或是GLP標準,我們都展現(xiàn)出了成熟的專業(yè)能力。但我們也在積極拓展開展monkey肝外組織活檢和PK/PD 的研究,包括脂肪、骨髓、肌肉、腎臟、脾臟等。
3 化合物在種屬間生物利用度變異系數(shù)大,比如大鼠20%,犬中120%,這個在研究當中怎么剖析原因呢,應該重點關注什么?
蔣品博士:在藥物研發(fā)中,我們經常會遇到變異性不同的藥物。高變異性藥物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例如在吸收環(huán)節(jié)中,藥物的溶解度和滲透性可能是一個關鍵因素。即使在體外實驗中配的是solution 或者是suspension,但在進入胃腸道后,可能會發(fā)生變化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和分布。
那么如果大鼠20%,一般小動物CV 小于30%認為是變異非常小的。大動物一般變異比較大,2-3倍也非常常見,除了動物的個體差異,化合物的特性也值得關注。但是如果犬的話需要分析變異是清除做主導還是吸收做主導的變異;吸收是否會有pH值的影響等因素。重點考慮吸收方面的話,考慮藥物體外溶出是否表現(xiàn)出pH值依賴性。對于表現(xiàn)出pH依賴性的藥物,我們可能會采取一些干預措施,比如調整胃酸分泌,法莫替丁,五肽胃泌素提前的介入,這些都是我們常用的策略,可能會幫助犬的CV 變異變小。
4 臨床已經開展DDI研究,還需要補做體外SLC的底物研究嗎?
蔣品博士:因為不確定您是什么時候提交的IND。按照新的指導原則如NMPA 2021、FDA 2020年版,以及ICH M12。我們會建議在IND階段就去開展SLC的底物和抑制研究。如果已經臨床開展DDI研究,也可以和PI一起討論之后再確定是否需要對現(xiàn)有的臨床試驗方案進行調整。同時此時開展SLC研究時,因為有了更多的臨床PK和DDI數(shù)據(jù),體外SLC底物研究的濃度設計,有了更多的參考。
5 PCC分子篩選時,藥效可以,但是體內高劑量耐受性較差。需要進行哪些細分的毒理(單次給藥的藥代數(shù)據(jù)還不錯),需要提高安全窗口嗎?
蔣品博士:關于藥物安全性評估的建議,我們有資深的毒理學家可以進一步討論。如果藥物顯示出良好的藥效但耐受性較差,需要確定一個耐受性的安全窗口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,例如多次給藥的安全性,種屬之間的對比,藥物是腫瘤還是非腫瘤等。重要的是要進行風險和獲益相匹配,以確保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常規(guī)GLP之前階段的毒理開展,可以進行一些體外和體內試驗,一些體內MTD和DRF研究可以先開展。
如果您對于新藥研發(fā)臨床前研究過程中有一些困惑或者想要深入了解的專題內容,可以評論區(qū)留下您的問題和建議,美迪西希望和您一起,探索新藥研發(fā)的奇妙世界。
時間:2020年03月27日 14:00-15:00
地點:線上直播